十八丁(KUALA SEPATANG),一個位於霹靂州以捕魚為生的小城鎮,除了以海鮮文明以外,它也擁有了一片屬於馬來西亞最大的紅樹林生態保護區。一座介於生態、歷史、魚產的城鎮,屹立不倒的循環着,但卻對世界的“碳業”影響深遠。
十八丁紅樹林生態保護區
紅樹林生態區的木橋行人道,方便遊客在安全的區域欣賞
壯觀茂密的紅樹綠葉
城鎮的簡譜生活是生活在大城市的我們完全感受不到的,與紅樹林的腳步視乎一樣,都是默默的在背後守護着這片土地。漁民安居樂業,就有如紅樹林隨時保護着這片土地,免受海潮或海嘯的影響,或許馬來西亞四季如下,沒有颱風或海嘯的威脅,我們不會覺得紅樹的重要,但對於台灣或一些地震帶國家,一片小小片的紅樹林如同稀世珍貴國寶,也被譽為“台灣的後花園”。不但如此,在歷史的敘述得知,十八丁的原名為砵威(PORT WELD),當年在馬來西亞建了一條鐵路,就是為了從太平山下所挖去的錫礦,送往檳城提煉及轉運。當年,馬來亞的“黑金業”文明世界,南洋淘金的華人,無論是自願、或是被賣豬仔,又或是為了逃避二戰,這片國土從此開始了華人的足跡及貢獻。。。。
隨著科技與锡矿业並進,開採黑金再也不需要靠人力來操作,是到當時的居民活在當下,為了謀生,開始運用了大自然所賦予他們的資源,開始了燒炭及捕魚生活。這裡除了家家戶戶都有漁船外,另一屬於大自然的寶藏就是“碳”。
十八丁其中一間有名的炭窯廠
被砍成小段的紅樹準備送進炭窯高溫烘乾,將水分完全蒸發
烘乾後的紅樹變成了“黑金碳“
炭窯庫入口
紅樹是烘製木炭的原料,原紅樹被砍下後,主要是依據紅樹生長在沿岸的環境,以河流運往炭窯廠,而每一間炭窯都是沿岸而建,主要是降低運輸成本。當地森裏局規定,所有的紅樹規定在15到20年後才能砍伐,而砍伐工作後的首要條件,就是在原地從新繁種紅樹育苗,以保護這生態能生生不息、遠遠流傳。
最少用上2萬至3萬塊磚鑄成的炭窯,燒炭工人分批將紅樹以站立排列的方式送進炭窯烘乾。很多人誤解碳是被燒出來的,但真實的說法是以高溫烘乾內部水分,並非燒。在經過最少8天的大火烘乾,燒炭師傅會憑著炭窯口所蒸發出來的煙來分辨是否已經烘乾。之後以小火繼續多10天的時間,就可以將炭窯門關上,讓內部的碳慢慢冷卻後,就變成了”黑金寶貝”了。
對於馬來西亞國人來說,碳到處都有,不為稀奇,但對日本而言,確實多麼之珍貴。換言道,這裡的木炭大約85%的總產都送往日本進行加工,成為時下有名的黑金產品。
據炭窯老闆的說法,這行業已經開始慢慢的走向夕陽,而正真有經驗的炭窯師傅,也一位難求,沒有年青的一群願意再走入炭窯,委身在這行業裏了。
製碳不易,需要珍惜哦!
別小看這一小棵紅樹,相信很多人無法將它抱起
黃昏事業,還能繼續堅持多久,後續無人,這行業要如何繼續傳承下去。。
就像一個貌不起眼的黑炭,有誰有能真正的曉得它背後的心酸。。。珍惜這一份的價值,珍惜它的歷史。。。。
志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